>首页> IT >

便利蜂疯狂扩展,便利店到底是不是好项目?

时间:2020-09-15 14:52:53       来源:千寻专栏 第一观察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经济陷入了困顿之中,便利店也且难以脱身。据不完全统计,第一季度我国所有便利店行业整体销售额同比下滑15%左右,甚至风靡一时号称京津地区规模最大的——全时便利,也在2020年宣布撤店。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便利蜂方对外声称,北京门店已实现整体收益。

全时便利撤店,7-Eleven维持现状,便利蜂疯狂扩展,便利店到底是不是好项目?

“疯狂便利蜂”,伴随着“疯狂”的裁员

更多年轻人会在大型购物超市和便利蜂之间选择后者,最重要的一个理由就是购物全程自助,当然加热食品还是需要员工帮助的。自行挑选商品、自行扫码付款、然后再离店,整个过程一气呵成,不需要频繁的和人"搭话"。

在北京某个高档地段,便利蜂甚至一口气租下了总面积约400平米的店面,分布之密集,甚至可以让人十分钟内逛完全部,仅仅400平米的狭小空间,就开了四家便利蜂门店,而四家店的风格更是高度统一:大一点的店设有三个座位和水果区,面积小的店则没有;但相同的是,这四家都有自助咖啡机,以及收银处的二到五台自助收银机;外卖和咖啡打折的宣传单挂在货架上方。除了热食需要店员帮忙加热外,顾客的购物过程"一气呵成",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助"。扩张背后,却不停地裁员,自2018年开始,便利蜂就开始频繁的进行裁员,裁员理由千奇百怪,后来出现裁员仲裁QQ群将裁员传闻侧面证实,三个月后,便利蜂再次被曝出要求员工进行数学考试,最终被媒体证实,这也是裁员手段之一。还有媒体报道称,有员工因为上班时间玩手机,还有人因为在卫生间的时间过长被裁。"厕所的故事"在便利蜂内部流传的版本是,一名因为如厕时间过长被裁的员工忍无可忍向法院提起诉讼,便利蜂的法务人员在开庭时,将监控录像一帧一帧展示出来,严肃地表示,"你去厕所时间太长了。"这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据界面新闻报道称,便利蜂撤掉38个已铺设无人货架的城市站点,据估计,该次撤站可能至少裁掉1000名员工。事实上,这已不是便利蜂第一次以"非正常"理由裁员了,据知情员工透露,此次裁员规模已经达到了总人数的25%左右。

全时撤店,便利店生意并不好做

5月11日上午,北京OurHours全时便利店发布了《"全时便利店"停止营业告知函》,通知称,全时便利店北京区域所有门店将于2020年5月20日结束经营。一家北京门店的工作人员透露:"由于母公司资金链断裂,京津区域内所有全时门店将全部撤店。"据全时供应商透露,约半个月之前,全时通知其停止对天津全时便利店供货,北京则是5月9日接到停止供货的通知。

据统计,北京的便利店数量远低于一线城市的平均水平,北京的城市面积是上海市的两倍之多,便利店数量却只有上海的一半左右。据统计,深圳和广州的千人拥有便利店数量分别是2.86和2.57,而北京只有0.91,可见差距之大。在北京开便利店的限制条件非常的多且繁琐。在以前,其他地区只需要向食品药监局申请食品流通许可证即可,但在北京,却需要申请食品流通同事许可证和餐饮服务许可证才能售卖鲜食。要获得餐饮服务许可证并非易事,这就限制了一大批便利店在北京开设实体店。

全时消失之后,中国便利店的竞争格局将会怎样改变?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秘书长王洪涛告诉亿欧,短期内中国市场格局还是"全国品牌+区域龙头"共存。

地域型龙头以红旗连锁为代表,主要收入来源就是成都市区及周边郊县。其中城区收入占到2019年全年收入的56.17%,郊县占32.71%,这样的收入结构已维持了10年之久。

全时在深陷危机之前,2015年全时门店数量达150家,2017年进入成都、重庆、武汉等8个城市,启动 "百城百万"计划,表示要投资百亿元、五年覆盖"100个城市,100万个终端",到2019年"全盛"时期,全国门店数量达到800个。但值得一提的是,便利蜂"挺进全国"速度更为激进,今年4月,其相继进入山东、河南、安徽三省,在全国布局了超过1500家门店,其中仅北京就超500家门店,但有关便利蜂亏损、裁员的消息却一直不断传出。

即便是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稳健经营的7-Eleven、罗森等外资企业,也一直没有贸然进入到二三线城市中,显然这些成熟的外资机构,深知门店的扩张更需要供应链与运营能力的同步,才有机会实现盈利。

这说明,扩张过快也并不全是优点。

便利蜂主要收入来自餐食,而非商品零售

在2020年5月25日对外宣布,北京地区超500家门店实现"整体收益"。注意,他这里说的是"整体收益"而并不是实际收益。据悉,便利蜂的主要收入是来自餐饮而并不是实际的商品零售。人力成本、店面租金在某些地区都将是不小的开支。

在日系便利店中,鲜食和自有品牌是主要的盈利来源,这和供应链息息相关。鲜食一直是7-11的王牌,据悉,7-Eleven在日本区域鲜食占所有商品销售额的50%,鲜食与牛奶乳饮等日配商品占毛利的60%。

考虑到这一点,便利蜂早有布局。便利蜂集团高级副总裁、运营CEO王紫曾担任7-11高管、原邻家便利店董事长,得益于之前的经验,2017年,便利蜂就出手投资了北京7-11鲜食合作工厂呀咪呀咪,此后又在华北和华东投资了多家鲜食工厂。这样就保证了餐食的来源,也不用担心由于供应不足而导致食品链短缺所带来的困扰。

但是,在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用人成本是非常高的,便利蜂24小时店需要4名员工,在北京的单人成本在10000元左右。根据网友分享统计,便利蜂平均工资为10296元/月,其中31%的工资收入位于区间6000-9000元/月,18%的工资收入位于区间6000元/月以下。据分析数据统计,便利蜂年终奖平均23571元。 便利蜂员工分享说:福利比较好的,五险一金,公积金缴纳基数大于实得工资至地区上限(2000多)且员工所有险金均由公司承担,缴存比例按最大。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

行业专家称,便利店的毛利润在25%左右,主要的高利润物品是安全套,矿泉水,熟食等,日营收在2万元左右的店面可以实现盈利,但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便利店就很难实现盈利,主要是房租和人工成本。夫妻店其实挣的就是工资钱。品牌如果想实现盈利非常难。

在门店租金、人工成本快速上升的环境下,便利店如何提高效率、迅速完成迭代升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便利蜂快速扩张需要大量资金和技术支持,对便利蜂是一种挑战,放缓未必是一件坏事。

(千寻专栏 第一观察)

关键词: 便利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