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科移动:坚持“硬”科技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时间:2022-11-01 09:03:51       来源:CCTIME飞象网

5G商用至今,随着网络部署的不断加快,5G通信技术已经渗透到交通、能源、教育、工业等各个行业。2021年7月,3GPP R16标准的冻结,标志着5G第一个演进版本的完成,也预示着5G产业数字化进入了加速阶段。相比2019年冻结的R15技术便准标准,R16技术标准补足了5G初期网络基本需求及兼容的局限,完善了5G在uRLLC和mMMTC等场景能力,从而支撑出色的5G体验,并综合考虑了能效、成本等因素,使通信网络发挥出更大效益。

2022年是R16标准商用落地、5G业务开始大放异彩的一年,中信科移动作为全球移动通信领域自主创新领军企业、全球5G技术和标准的重要贡献者,坚持“硬”科技企业的持续高质量发展路线,为5G产业化加速发展开启新征程。

uRLLC 定制服务

作为5G三大应用场景之一,uRLLC一直是被业内瞩目并强力推动的5G新技术,致力于通过构建低时延、高可靠的网络能力,为更多公网用户、行业用户及特定行业用户提供定制化的通信服务。

中信科移动紧密关注行业对于通信网络的使用需求,与各大运营商开展技术研讨并合作进行商用落地试点。通过基于mini-slot的调度粒度和预授权、免调度的传输机制,缩短空口时延;通过PUSCH重复传输、PDCP层数据包复制等实现高可靠传输;并进一步基于TSN(时间敏感网络)功能、高精度授时等技术保障网络确定,满足工业互联网行业多样化的通信需求。中信科移动已开展面向时延与可靠的SLA能测试,逐步实现工业控制、自动驾驶、车联网等场景的落地,推动产业化加速。

5G定位 精准感知

疫情之下,大家最关注的就是“行程码”是否带星。根据行程码的记录规则,当在某城市驻留超过4小时,就会被运营商记录,因此对于短暂路过中高风险地区的人们,最担心的就是回家后是否会被误判“带星”,随着5G定位技术的成熟,以上的担心也许会得到很大程度解决。

“行程码”获取的位置信息是通过运营商基站位置获取,5G具有密集组网、大带宽和多天线等对定位有利的条件,5G信号应用于定位具有功率强、精度高等优势。在R16标准中定义了多种定位技术,利用5G网络特点,通过引入E-CID、DL-TDOA、UL-DOA、Multi-RTT、DL-AoD、UL-AoD等定位技术,并增加定位参考信号,可实现5G NR下室外定位精度小于5米,室内定位精度小于3米的“米级定位”。

2021年以来,中信科移动联合四家行业应用单位,中标“集定位授时5G通信一体化网络设备”项目,致力于通过5G新型设备部署,建立5G与北斗、GPS等定位、授时深度融合系统,构建室内外高精度定位体系,为未来智能社会提供更精准的时空感知。

终端节电 绿色低碳

当前,在“双碳”目标背景下,人们在享受5G技术带来的便利同时,如何降低5G终端能耗也是大众关注的热点。在5G商用初期,运营商通过端网协同开启C-DRX、BWP等节电特初步改善了5G终端功耗大等问题;随着R16技术应用,终端将进入全方位节能时代,从空域、时域、频域多维度进行节能,在网络侧进一步引入了多个终端节电特,如跨时隙调度,连接态唤醒、过热保护、MIMO层数自适应、终端辅助信息上报、测量放松等技术,降低终端功耗,延长续航。2022年,中信科移动已携手运营商、终端厂商在外场开展“终端节电”验证测试,通过落地网络侧节电功能部署,为5G终端节能降耗,行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注入“无线”力量。

上行增强 提升体验

伴随着5G网络建设的推进,各运营商都在借力R16新技术的部署,实现低、中、高频相互促进,建设一张覆盖、容量双优的精品网络。中信科移动紧跟R16演进步伐,充分利用不同制式特点,在CA(载波聚合)的基础上引入UL Tx switching技术,在高低频协同组网场景中,充分发挥不同频段优势,提升了上行能。

2022年9月,中信科移动与中国联通共同启动“R16新技术功能验证测试”,持续提升联通精品网能。由于3.5G网络上行覆盖受限,上行利用900M,下行利用900M+3.5G CA,充分利用低频和3.5G大带宽载波聚合部署,提升了网络覆盖,并在部分场景引入UL Tx Switching上行增强技术,有效保障上行业务能,高低频协同全面提升5G用户体验。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中信科移动始终坚持紧跟党的步伐,引领中国5G标准走向世界,坚持核心技术产学研一体化,坚持推动新技术产业化落地,用5G赋能千行百业,为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提供新动能、注入新活力,谱写新篇章。

关键词: 中信科移动 5G产业数字化 5G通信技术 5G产业化加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