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1833~1896),是瑞典大化学家,被誉为“炸药大王”。他出生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他父亲热爱科学,一心想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世 界上没有的东西。有一年,诺贝尔家失了火,弄得家中一贫如洗,只得漂洋 过海到俄国谋生。父亲开了一家日用五金商店,还设了一个装满机械和各种 化学药品的小实验室,在经商之余从事科学实验。
小诺贝尔经常看到工人为了开凿铁路在荒山野岭手拿铁镐砸石头,既费劲又费时。父亲发明了一种炸药,不费劲地把大山劈开了。他对这种神奇的 炸药着了迷,喜欢陪父亲汔在实验室里。他记熟了各种化学物品的名称,常向父亲提出各种不懂的问题,父亲总是耐心地给他讲解,还指导他做小实验。
诺贝尔 17 岁的时候,父亲决定让他去周游世界,开开眼界。他兴奋地问父亲:“我这次旅行的任务是什么?”父亲严肃地说:“你只身离家,远渡重洋,是为了学习各国新的科学和技术。明白吗?”诺贝尔点点头。
诺贝尔遵照父亲的旨意,先后到了德国、意大利和法国,又去英国参加了世界博览会,最后横渡大西洋,到美国的机械工厂当了一名学徒工。
诺贝尔这次旅行整整用了两年。他除了尽情观赏了世界各地的奇异风光外,还学习了许多新的科学技术和一些科学实验,拜访了著名科学家、教授和学者,大大地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诺贝尔回到祖国,继承父亲研制炸药的事业,有一次在实验室里做实验, 突然炸药爆炸,他差点儿被炸死,实验室也炸毁了。但他不灰心,又进行了 上百次的实验,终于成功了, 正当诺贝尔四处推广由他发明的炸药的时候,却发生了一系列的意外爆炸事故,使人们对诺贝尔的新发明产生了怀疑和恐惧。瑞典政府下令禁止运输炸药,不准诺贝尔在陆地上试验,法国、英国、葡萄牙等国也下令禁止制造、贮存和使用新炸药,这使他的炸药和公司陷入困境之中。 面对四面楚歌的形势,诺贝尔决心走出困境。经过认真的多方思考和大量的秘密试验,诺贝尔首先解决了硝化甘油的就地制造问题,以避免长途运输中发生的爆炸危险。接着又集中精力研究硝化甘油的安全运输方法。经过反复试验,他终于找出稳定硝化甘油化学性质的方法,并且又利用硅藻土吸收硝化甘油的方法,制 成了两种安全的硅藻土猛炸药。为了解除人们的顾虑,挽回已经造成的不良影响,他亲自到各地表演,用事实证明猛炸药的爆破威力和安全性能。终于这种新型炸药又一次被利用到了开矿和筑路上。后来,就是这类炸药炸穿了阿尔卑斯山,提前好几年打通了长达14.5公里的隧道,节约开凿费用500多万元。诺贝尔也由此名扬天下,瑞典政府收回了当初的禁令,由驱逐变为欢迎,英国、法国、德国为他签发了发明专利证。诺贝尔的公司终于又柳暗花明。
诺贝尔一生的发明极多,获得的专利就有255种,其中仅炸药就达129种。他的发明兴趣不仅限于炸药,作为发明家、科学家,他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不屈不挠的毅力。他曾经研究过合成橡胶、人造丝,做过改进唱片、电话、电池、电灯零部件等方面的实验,还试图合成宝石。尽管与炸药的研究相比,这些研究的成果不是很大,但是他那勇于探索的精神却为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诺贝尔把他的毕生心血献给了科学事业,他一生过着独身生活,大部分时间是在实验室中度过的。他谦虚谨慎,对别人亲切而忠诚。他拒绝别人吹捧他,不让报纸刊登他的照片和画像。长期紧张的工作,使他积劳成疾,但在生命的垂危之际,他仍念念不忘对新型炸药的研究。1896年12月10日,这位大科学家、大发明家和实验家,由于心脏病突然发作而逝世。他临终前留下遗嘱:"请将我的财产变做基金,每年用这个基金的利息作为奖金,奖励那些在前一年度为人类做出好的贡献的人。"
诺贝尔奖
根据他的这个遗嘱,从1901年开始,具有国际性的诺贝尔奖成立了。并于1901年12月10日即诺贝尔逝世5周年时首次颁发。自此以后,除因战时中断外,每年的这一天分别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和挪威首都奥斯陆由国王举行隆重的授奖仪式。
据相关资料统计,截止2017年,世界上诺贝尔奖人数(校友、教职工及正式研究人员)最多的十所高校分别是 :1. 美国哈佛大学(157位),2. 英国剑桥大学(116位),3.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04位) ,4. 美国芝加哥大学(97位),5.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95位), 6.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91位),7. 美国斯坦福大学(81位),8.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72位),9. 英国牛津大学(69位),10.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63位)。
一直以来,人们好奇于诺贝尔奖的评选规则。根据诺贝尔的遗嘱,在评选的整个过程中,获奖人不受任何国籍、民族、意识形态和宗教的影响,评选的唯一标准是成就的大小。
物理奖和化学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生理或医学奖由瑞典皇家卡罗林医学院评定,文学奖由瑞典文学院评定,和平奖由挪威议会选出。经济奖委托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每个授奖单位设有一个由5人组成的诺贝尔委员会负责评选工作,该委员会三年一届。
各个阶段的评议和表决都是秘密进行的。诺奖一般只发给个人,但和平奖例外,也可以授予机构。候选人只能在生前被提名,但正式评出的奖,却可在死后授予。
诺奖历史上,获奖者中比较多的是白人男性,引发了关于评选偏见的争议。据《自然》杂志报道,针对获奖者的性别和种族比例“不平衡”问题,诺奖的评选方之一瑞典皇家科学院的秘书长、生物医学科学家戈兰·汉森表示,他们已经为改善不平衡采取了措施,如果这还不够,院方准备付出更多努力。
关键词: 诺贝尔奖与诺贝尔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