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朋友无奈地对我说:
这不过年了吗,他给老爸换了一个手机。
但是一想到之前教老爸老妈用智能机的情景,心里就觉得好挫败、好忧伤。
怎么教都教不会,每次都是答应的好好的,但用起来还是磕磕绊绊。
而且他就过年这几天在家,平时都在外地上班。
父母手机有什么问题,他也不能在身边及时帮他们解决。
很多很基础的使用问题,他已经教过很多次了,但父母还是不会弄。
到现在,智能手机普及这么多年了,父母还是只会用最简单的威信,视频。
涉及到钱的功能,一概不敢碰,非常不方便,现在去超市购物还是用现金。
朋友就很无奈地问我:
为什么他们就是学不会呢,智能手机有那么难吗?
很多人会说,子女对父母没有耐心。
其实,小时候小孩子也很笨,啥都不会,但父母是有耐心一遍遍地教。
其实我倒觉得:
暂且不说是不是父母都有那个耐心,很多父母不也是说了一两遍,就烦了,然后把小孩子打一顿或者吼一顿的吗?
就说耐心问题,实际上现在很多成年子女,都对父母学不会电子设备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他们会拿出比平时多的耐心去教。
但这就像老师教学生,不是他不愿教、不会教,无奈学生基础太差,或者根本不想学,再有耐心也没辙啊。
为什么老年人很难学会电子设备、互联网产品等新鲜事物,有两个主要原因。
第一,无法理解图形符号等抽象表达方式的内在逻辑。
几年前我有个事情印象深刻。
那年过年的时候,去大姨家拜年,她家孙子11岁,俩人正在摆弄一个相机。
大姨说相片太多了,想删,但是不知道怎么删。
她孙子拿过来点了一下右上角“垃圾桶”图标,照片就删除了。
大姨一脸骄傲地说“小孩子就是聪明,不用教就会了,我们就不行了”。
可是大姨也就才六十岁左右的人,那个“垃圾桶”图标。那么明显的意思,怎么会不懂呢?
垃圾桶=放垃圾的地方=不想要的照片,可以放进去。
这个逻辑,理解起来很困难吗?
后来在工作中,我接触了一些大姨那个年纪的职场人士,发现这并非个案。
曾经给一位六零后公司老板演示一个软件界面,他对着“购物车”图标陷入沉思:
“你们在这里放个车,是什么意思呢?”
我当时就想,难道您平时不用购物软件吗?
几乎每个购物软件,都有购物车这个标志,意思就是可以把你想要的东西先放进车里,一起结账啊。
与之类似的,还有类似“新建”、“退出”、“保存”、“另存为”、“返回”、“下一步”、“完成”这样的词汇和图形符号。
比如你教老年人用电脑,光是解释说明“保存”和“另存为”是不同的两个意思,就得耗费你不少脑细胞。
更不要说,“另存为”这个操作接下来还有存为何种类型的文件……
想想就头皮发麻,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对于年轻人来说,理解起来并不困难。
即便可能有些不准确,但试个一次两次就会了。
而且会举一反三,下次见到类似的就知道啥意思了。
但对于很多老年人来说,这些图标相当于一门生僻的外语。
他们脑海当中并没有建立一个这样的“素材库”,所以总是无法很好地理解图标的意思。
就算在这个软件上搞懂了,下次换个软件还是不知道啥意思。
第二,畏难,依赖,以及“弃疗”心理。
其实现在很多软件都已经开始探索“适老化”的方向。
前几年,移动互联网刚兴起的时候,那时候不太能顾及老年人的感受。
因为厂商觉得,反正软件绝大多数使用者都是年轻人,老年人不会也不在乎,又不是给他们用的。
但现在不同了,智能手机人手一个,老年人也用智能手机,老年用户的数量已经到了厂商不能忽略的程度。
特别是耳熟能详的那几个购物软件,很多已经开发出了“老年专用版本”。
我也看了一下,界面相当的友好,考虑到了很多老年人的使用习惯。
但即便这样,有些老年人还是会有“畏难”和“依赖”的心理。
有些人就觉得:
他年纪大,“本应该”不会用这些“先进”的东西,先入为主地把自己设定成为一个“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老年人”。
所以老年人无法学会电子设备,很多都是心态问题。
生活中,我见过八十多岁老人玩转智能手机的,六十多岁老人沉迷网游打得比年轻人还好的。
但也见过这样的:
同事的老爹,六十多岁,身体健康,耳聪目明,非说自己无论如何都不会用智能手机。
有什么事情,都让他儿子帮他。
儿子教他,他嘴上“嗯嗯嗯,原来是这样”,其实根本没往脑子里记。
下次遇到同样的问题,还是把手机往他儿子手里一塞:“你帮我弄一下。”
有一次儿子也实在是恼了,气愤地说“已经教过你不下10次了,咱家猫都学会了,你怎么还不会。”
老爹一听,悲伤愤怒:“好,就当我没有你这个儿子。”
然后转头去请教比他岁数还大的兄长,人家很轻松地就帮他解决了问题。
所以你看,学不会电子设备的使用,有时候其实不是年龄的问题,也不是代沟的问题,而是老年人自身对于学习的态度。
有些人就是把自己先预设在一个“不懂、不想学、懒得理解、反正让孩子帮我弄一下就行了”的立场上,肯定是学不会的。
讨论
你家老人会用智能手机吗?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