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中午,我市一中学生突发心脏骤停。关键时刻,学校刚配置的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派上大用场,经学校老师、急救医生接力救援,目前该学生生命体征稳定,在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记者从市急救中心了解到,这是我市公共场所投放AED以来第一次成功挽救患者的生命。目前,我市设置了424个AED急救设备分布点。
3月18日12点33分,温州市120急救指挥中心接到警情,温州某中学一学生在操场上晕倒。
急救团队迅速出警,途中急救医生谢栩民联系报警人得知,该学生已经发生心脏骤停,老师在进行胸外按压,同时派人去取学校刚配置的AED。
9分钟,急救团队到达现场。经急救医生初步检查,确定学生心跳呼吸已经停止。同时,紧急取来的AED已经完成连接,提示需要除颤。谢栩民立刻继续完成除颤并持续心肺复苏,最终该学生恢复了心跳,随后被送往医院。
为帮助市民在“黄金4分钟”实施自救互救,降低意外生命危险,我市自2019年起在公共场所铺设AED急救设备,至今已布设了424个分布点。
据统计,温州市区每年心搏骤停病例超过500例,而80%以上都是由室颤造成的,因此AED的普及,特别是在学校、商场等重要公共场所配置尤为重要。当发生意外伤害时,若是掌握急救技能,便能在专业急救人员到达之前,出手急救,为患者争取“黄金时间”。
心脏骤停抢救黄金时间为4分钟,在遇到心脏骤停的患者时,一分钟内使用AED进行救治,患者的存活率能高达90%。AED被称为猝死的“救命神器”,它可以自动识别可除颤心律,如需除颤,仪器会自动放出高能量电流,进行电击除颤终止致命性心律失常。因此,当我们发现有人倒地,经判断没有自主呼吸的时候,就应该立即实施胸外按压并尽快使用AED进行急救。
原标题:一中学生突发心脏骤停“救命神器”显身手
记者:谢施琦
■名词解释
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是一种便携式的医疗设备,它可以诊断特定的心律失常,并且给予电击除颤,是可被非专业人员使用的用于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医疗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