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出行,打车还是坐公交?人们心头纠结的,大概就在从家到公交站台的“最后一公里”。8月1日起,我市启动微公交网络预约服务,市民可通过线上预约的方式乘坐微公交线路。“用公交车的钱就可以享受到网约车的服务,太方便了。”李女士赞叹不已。
(相关资料图)
让李女士赞叹的其实是公交智“惠”民生的力量。好像在不经意间,城市公交乘坐越来越便捷、越来越舒适。那么,智慧公交服务还有哪些?大数据又是如何发力?记者这就带着你瞧一瞧——
从“漫游小巴”到刷脸乘车
公交服务太贴心啦
“你好,我还有5分钟到龙霞社区门口,你们的微公交在附近吗?能否载我一程?”在手机上发出预约信息后,李先生的订单很快就被公交司机接收,手机页面显示:车辆到达预约点需7分钟。“只要接单,我们就会第一时间前往接客,类似专车服务。”司机孙洪洁说。
自2020年起,我市龙湾、鹿城等地相继上线“漫游小巴”小程序,该程序通过在线预约方式,实现“最后一公里”个性化服务。2021年5月,瓯海微信群预约新模式——红领巾专线,龙霞社区、瓯海中心区等多条线路纷纷开设微信群,调度员和驾驶员在群里发布车辆信息,市民便捷享受“公交网约车”。目前,温州市区已有63条微公交线路,共16万人次体验过微信预约,日均预约量480余人次。
在开拓预约公交专线之余,温州常规公交出行也搭上数字化“快车”:实时显示车辆位置的电子站牌、方便搜索乘车路线的温州交运APP、刷脸就可乘车的“无感支付”……
每一种便捷的新支付方式出现,公交马上同步解码。“我每天早上都会坐公交车上班,所以就开通了刷脸支付。”近日,在广化桥路口站,施先生背着包走进BRT公交车站。随着一声“支付成功”的语音提示,从闸门口到验证身份信息,不到5秒闸门就打开了。一旁的侯先生惊讶道:“刷脸就可以进站?高科技真好,赶明儿回家让儿子给我也弄一个!”目前,公交出行支持10类支付方式,包括 “温州交运APP”、支付宝、微信、银联、市民卡等。而在B1公交车上,甚至可以通过刷脸支付实现“空手”坐车。
眼下,温州市区300多个公交站台上,都竖立着智能公交电子站牌,乘客可通过站牌了解车辆路线、经过站点,以及车辆当前所处位置。不仅如此,车辆大数据信息还与百度地图、“温州交运APP”等手机应用连接,市民在家中就可通过手机端确认车辆到站信息,减少等车时间。
在车上钱包手机丢失、老人小孩坐车走失、与人争执有理说不清……遇到以上问题怎么办?不用担心,市区3000多辆公交车、400辆客运车辆都安装了车载视频监控设备,客运场站、BRT站台及客流较大的公交站点、公交停车场也都架设了监控探头。这些“电子眼”织成严密保护网,形成出行全流程闭环监管处置机制,实现营运车辆“上路即监管”、异常行为“出现即预警”,推动一体化指挥系统在移动式车厢内的再延伸。
从五星级验车到立考立拿证
数据“跑路”太快捷啦
走进温州交运汽车检测站的休息大厅,仿佛来到一家休闲会所:人们三五成群分坐,或喝茶看书,或按摩聊天。在这样的环境里,等待车检不再是一件烦心事——根据广播里的预约号,车主将车钥匙、保险单、行驶证交由工作人员后,就可坐下休息等待。25分钟后,大厅公告屏幕会提示车辆已通过检测,车主只需到服务台缴费即可。而在等候过程中,大厅屏幕上也会实时显示车辆检测情况。
“这是我第二次验车,之前都手忙脚乱,坐都没地方,如今这验车服务简直是五星级标准!”现场等候车检的廖先生啧啧称赞。
得益于数据跑路的提质增效,去年6月,温州交运汽车检测站全面通过“一件事”集成改革验收。现在,市民可在浙里办平台、交管12123平台进行车检预约,实现检车“零排队”。省事省时的同时,车检质量也不落后——车检站对相关检测软件全面升级,并配套前端监控设备与智能审核系统,使得精准度达到80%以上,审核效率提升25%。
此外,检测站还与市车辆管理所监管平台的业务系统互通,推出“容缺受理”服务,采取“先予通过、事后整改”等方式,有效解决了车辆检测重复检、多次跑的问题。改革完成后,车检排队长、环境差、“黄牛”多等痛点随之解决,小车检测每辆耗时也从原来的45分钟-60分钟减少至25分钟-30分钟。
车检“一件事”集成改革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获取从业资格证的时间也大大缩短,从原先的15个工作日缩短至15分钟。今年6月1日, 首批体验证件立考立拿的孙武,在温州交通技校参加了道路运输出租车(网约车)从业资格证考试。经过理论考试与应用能力考试合格,孙武当场拿到了资格证,“太幸运了,从考试到拿证只用了很短的时间,从前‘老司机’都说,全程起码需要15天。”
目前,温州交通技术学校从业资格证发放窗口是我市唯一一家现场领证窗口。其启用充分体现了数字化改革的实践应用——通过发放窗口落地和软件系统升级,拓展了“靠前服务”的深度,实现了为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从报名受理、培训、考试到证件核发全链条的一站式服务,以数据“加速度”减少市民办事时间成本。
原标题:“网约微公交”背后的智慧故事
见习记者金瑞雅通讯员陈璧璇侯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