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IT >

全球快资讯丨古稀老人难讨15万欠款 法官手机取证成功追回

时间:2022-08-19 08:50:21       来源:温州日报

“多亏了法官,帮我要回了这15万元。”近日,鹿城区人民法院法官在审理一起涉老民间借贷纠纷案时,帮助一位74岁的老人完成手机取证,成功追回15万元欠款。


(资料图)

市民汪阿公在市区一农贸市场摆摊,经营中与李阿姨认识。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李阿姨以生活所需为由,陆续向汪阿公借款20万元。去年7月,李阿姨偿还5万元,就剩余的15万元出具了借条。

汪阿公收入来源有限,15万元对他来说是不小的钱,他多次催讨,李阿姨就是不还款。今年6月6日,汪阿公一纸诉状将李阿姨告至法院。

“借条不就可以证明她欠我钱了吗?还需要提供什么?我不懂……”庭审时,面对法官的提问,汪阿公一脸茫然。

原来,汪阿公起诉李阿姨时仅向法院提供借条,未提供款项交付凭证等其他证据。

“这些钱都是我摆摊赚的,都是现金交付的。”对于李阿姨是否在微信聊天中承认借款、手机里是否有5万元的还款记录,汪阿公说不清楚,陷入举证困境。“我一个老人,不懂这些,手机在这里,要不你帮忙看看?”

庭审当天,李阿姨未出庭应诉。

为查明案件事实,保护老人的合法权益,承办法官果断休庭,启动适老型诉讼机制,让汪阿公的朋友陪同诉讼,使用方言详细告知诉讼权利和义务,介绍案件涉及的法律规定,并帮助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汪阿公查找相关证据。

而后,转账记录、李阿姨手持借条的照片、承诺还款的聊天记录,一一从汪阿公手机中成功调取。随即,法官复庭,并结合在案证据判令李阿姨偿还汪阿公借款15万元。

目前,李阿姨已还清汪阿公15万元。

经办法官称,不少老年人在民间借贷中,因警惕性不高、风险评估能力较弱、证据保全意识不强等,草率将大额资金出借,极易造成后续维权或被诉时举证困境,成为“追债苦主”。此案中,法院启用“适老型诉讼”机制,适用“陪同诉讼”“乡音诉讼”等,帮助汪大爷跨越“数字鸿沟”,有利于老年人诉讼能力补足,让诉讼服务适合老年人,让老年人在诉讼活动中切身感受到舒适、尊严和体面,让司法温度“看得见”“摸得着”。

法官提醒,老年人在出借资金时,要多和家人商量,留存借条等书面债权凭证,款项交付尽量采取银行转账、支付宝或微信支付等能证明支付情况的方式,以便诉讼保障权利。

原标题:古稀老人难讨15万欠款 法官手机取证成功追回

通讯员鹿萱

关键词: 民间借贷 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