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通测试完成,正在生成报告!”9月5日,在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通信段绥化通信车间生产管控班内,34岁的通信工徐剑双手敲击键盘,兴奋地向站在他身后双眼紧盯屏幕的工长庞晓群说道。
该车间生产管控班承负着绥佳线、滨北线、江北联络线等8条长途光缆的通信设备监控和施工作业安全,其中有572个视频摄像头堪比“电子天眼”,能够实时获取通信机械室环境、光电缆径路、汛情等重要信息,为行车调度、救援指挥、客货服务提供实时数据信息。
每年暑运,徐剑和他的工友们要对工队管内572个视频摄像头做一次全面的线上“体检”,相当于手动输入572个调频广播地址,每完成一次至少需要40分钟,有时甚至需要1至2小时。
手动输入不但用时长还容易出现遗漏和错误,即使采用软件工具也需要人工比对摄像头名称,操作烦琐,准确率也很难达到百分之百。
为此,通信工徐剑利用多年来自学经验,通过反复试验,历经一个半月,基于Python编程语言研制出了“视频巡视”自动化程序,利用多线程自动输入预设地址,自动生成测试报告。
如今,只需2步,用时1分钟,就能完成所有IP地址的8次测通测试和总结对比。
经过8次测试全部通过才会显示合格,如有测试不通则在报告里预警显示,工作人员进行针对性处理,即使是没有计算机操作基础的年长职工也能完全掌握操作要领。
今年暑运,徐剑和他的工友们利用自研的“视频巡视”自动化程序,完成管内572个视频摄像头检测只需要1分钟,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他们自发将检测频次从暑运期间每周1次提高到每天1次,以此确保“天眼”运用安全。这套程序经测试后,将在兄弟车间班组推广使用。(科技日报记者 李丽云 通讯员 刘翰霖 王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