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IT >

环球观速讯丨平阳一工地发现清代重修陡门石梁

时间:2022-10-11 09:52:11       来源:温州都市报

“建筑工地里挖出乾隆年间县令‘何子祥倡修’等字样的石梁,距石梁十余米两侧岸边,还有疑似端平旧址的早期水闸石,是见证江口陡门历史变迁的有力佐证……”近日,平阳县不少文保志愿者拨打热线反映此事,希望有关部门重视此发现,挖掘历史文化。


(资料图片)

石梁周边已拉起围挡,资料显示乾隆年间平阳县令何子祥曾重修“江口陡门”

宋世锋是平阳县历史建筑保护协会的成员之一。他说鳌江镇的一个建筑工地施工时,挖掘机在剥开水泥后,发现一块刻有“何子祥倡修”等字样的石梁,被安放于河道上一个石头结构的陡门(古称“斗门”)上。“陡门是古代江南水乡常见的一种圩区水利设施,通常用上等石料建造,具有堰闸、桥涵等功能。从现场看,该石梁的结构跟早期陡门的样式很像。”

10月9日上午,记者来到现场看到,该石梁距“鳌江水闸”约100米。在石梁不远处可以清晰地看到石梁上刻有“何子祥倡修、五福”等字样。虽然工地上挖掘机、货车等时有穿梭,但该石梁的位置已拉起一圈围挡,没有工人在此施工。

“鳌江水闸,最早称‘江口陡门’,该石梁的发现,是对鳌江水利工程变迁的有力佐证,证明何子祥确实曾重修江口陡门,并更名为五福陡门,值得相关部门重点保护。”宋世锋说。

据平阳地方文献丛书《蓉林笔钞》:“(乾隆)三十五年(1770),(县)令何子祥……重行规复,疏浚积淤,尽起旧陡废石,熬蜃灰杂黄沙周填之,改名为‘五福陡门’,谓闸成五都之福也。”至此“江口陡门”更名为“五福陡门”。

相关资料显示,何子祥,字象宣,号蓉林,平和(今福建云霄县)人。清乾隆十六年(1751)进士,乾隆三十年由浦江知县调任平阳知县。平阳任上,何子祥兴修水利、开河筑陡、立闸开渠,疏通城内外淤塞百余年的河道,完成了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水利工程。

文保志愿者:江口陡门最早可追溯至南宋,希望相关部门重视挖掘历史文化

刘荣锋是平阳县古建筑历史保护协会会长。他说,江口陡门的记载最早可追溯至南宋,距今已有786年历史。

据元苏伯衡《苏平仲文集》卷六《平阳重修江口斗门记》中载:“宋端平三年(1236),县令林宜孙于北江口(今鳌江镇陡门街)创建‘江口陡门’。”据民国《平阳县志·水利》:“江口陡门即五福陡门,在九都江口,宋端平丙申,(县)令林宜孙创筑。”在漫漫的历史长河里,江口陡门历经许多次的毁坏、修复、再毁坏、再修复。

刘荣锋说,江口陡门的毁坏、修复过程,见证了鳌江水利的发展,1973年鳌江镇政府在清代修砌的水闸外侧,把历史上手工拉闸改为机械起闸,让这个古老的水利工程焕发了青春。“何子祥刻字石梁的发现,佐证了鳌江水利的变迁,希望相关部门能引起重视,保护文物,挖掘其背后的历史文化。”

“前段时间朔门出土的文物佐证了温州‘千年商港’的历史,而据相关文献记载,鳌江的港口实际上也有千年之久。”平阳当地的一名文史研究者告诉记者,据日本八大入唐高僧之一圆珍晚年的朋友三善信行写的《圆珍传》中记称:唐宣宗大中七年(853)七月十六日,圆珍是随李延孝等人商船渡海入唐,八月十五日抵达福建连江县,十月中旬入温州界,过江口镇,至横阳县,停住郭下(县城昆阳)。据相关文献记载,江口镇就是现今的鳌江镇。

部门:已介入保护,正在佐证其保护价值

那么,平阳该工地发现的这条石梁是否属于文保,是否具有保护价值?记者联系到文保部门相关人士。

平阳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缪存烈说,平阳当地文保部门已介入此事,并在跟建筑单位协商后,将刻有字样的石梁进行了隔离,避免施工造成破坏。“目前可以确认的是,石梁上确实刻有何子祥字样的文字,目前我们正在就该石梁的情况进行鉴定、佐证,待佐证后才能鉴定其价值。”

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下属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黄培量则表示,考古研究是一项非常严谨的工作,在得知平阳发现该石梁的情况后,已第一时间通知当地进行保护。同时,需要当地文保部门做好相关历史遗迹构件的调查,判断遗址的文物价值后,为下一步保护提供可能。

原标题:平阳一工地发现清代重修陡门石梁

文保志愿者:鳌江水利最早可追溯至宋代,该石梁是鳌江“江口陡门”历史变迁的有力佐证文保部门:已第一时间保护,将对相关历史遗迹构件进行调查,判断价值后再作具体安排

记者蒋文泽

关键词: 相关部门 水利工程 第一时间